中華民國紅十字會

最新消息

  • facebook
  • line
  • print

2018/04/25

【第十六屆亞太地區紅十字國際人道法模擬法庭競賽觀察與體認】

香港參加第十六屆亞太地區國際人道法模擬法庭競賽

去(106)年底獲得國內國際人道法(IHL)模擬法庭競賽冠軍的東吳大學,今(107)年3月6至10日在東吳大學李子文教授帶領下,前往香港參加第十六屆亞太地區國際人道法模擬法庭競賽。雖然台灣代表隊首輪即遭遇勁敵印度隊及澳洲隊敗北,無緣晉級前八強,但教授及學生們皆表示,從前置準備作業及比賽過程中,學習到前所未有的人生經驗、收穫滿滿。

由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CRC)與香港紅十字會合辦的亞太區IHL模擬法庭競賽,今年共有來自亞太地區19個國家及地區25校法律系學生、組成24支隊伍參加比賽,接受知名法官、律師和其他法律專家對其國際人道法知識的考驗。亞太區IHL模擬法庭競賽,長期獲得香港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大力支持。台灣代表隊是由東吳大學法律系林妍君及俞亞廷同學代表參賽。參賽選手以控方和辯方律師角色出庭答辯,透過訴訟辯論,提高青年對人道議題、人道工作與法規的關注和認識,期許大家未來更能發揮人道精神,致力人道工作。24支各國大學法律系菁英隊伍同台競技、捉隊廝殺,最後印度古吉拉特國立法律大學(Gujarat National Law University)勇奪冠軍,亞軍則為澳洲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今年的主題講座,特別邀請到國際知名專家聯合國國際刑事法庭餘留機制法官-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副庭長劉大群先生,就『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對國際人道法的貢獻』議題發表演說,劉大群法官不但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官,更是國際法、國際刑法專家,聯合國前南斯拉夫國際刑事法庭(UN International Criminal Tribunal for the former Yugoslavia, ICTY)副庭長,曾多次出席國際立法會議,制訂建立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外交大會,著有《國際組織法》、《國際法的新領域》、《聯合國憲章詮釋》、《國際刑法》、《國際罪行論》、《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評釋》6本合著,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劉大群法官給全體參與競賽人員帶來一場精彩的學術講座。劉法官首先從介紹前南斯拉夫國際刑事法庭開始:

前南斯拉夫國際刑事法庭 (ICTY)的組建:
前南斯拉夫國際刑事法庭是一個負責審理1990年代初在前南斯拉夫境內發生嚴重罪行的國際法庭。在經過了24年的運作之後,這一法庭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在2017年12月21日正式結束。前南斯拉夫國際刑事法庭所在地荷蘭國王威廉-亞歷山大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前葡萄牙總理、聯合國難民署高級專員)等貴賓出席了在海牙舉行的法庭結束儀式。聯合國秘書長指出,前南斯拉夫國際刑事法庭是安理會在1993年一致投票通過在聯合國系統內設立的第一個刑事法庭,也是審判前南斯拉夫境內嚴重違反國際人道主義者的國際法庭。前南斯拉夫國際刑事法庭於1994年正式成立,設在荷蘭海牙,開創了由國際法庭審理國內戰爭罪犯的先例。2003年,安理會第1503號決議呼籲前南斯拉夫國際刑事法庭儘快完成工作。前南斯拉夫國際刑事法庭成立以來,對前南斯拉夫地區的和平及民族解放發揮了積極作用,其判例對國際刑法的實體法和程序法都有深遠影響。前南斯拉夫國際刑事法庭於完成歷史任務後解散。這個臨時性的法庭,足足運作了24年,為戰爭罪行受害者討公道建樹不少。

前南斯拉夫國際刑事法庭 (ICTY)的作為:
1991年前南斯拉夫起先後分裂成7個國家,並爆發內戰,至少14萬人死亡並發生屠殺、種族清洗和集體強姦等暴行,被喻為歐洲二戰後最黑暗殘暴的一章。當時國際刑事法院仍未成立,聯合國安理會1993年通過決議成立ICTY,專責將前南斯拉夫戰犯繩之於法,起訴161人全部歸案。設於荷蘭海牙的ICTY,初成立時不但預算短缺,本身亦無執行部隊,法官們憑一腔熱誠建立法律框架,捉拿犯人全賴各有關國家及北約為首的波士尼亞維和部隊協助。ICTY因成功促成各國實施制裁,逼塞爾維亞及克羅地亞交出人犯,使檢控工作上軌道,一共起訴161人,並將其中90人定罪,全部歸案無人在逃。ICTY是繼二戰後紐倫堡及東京審判以來,第一個戰爭罪行法庭,其中塞爾維亞兼南斯拉夫前總統米洛塞維奇,是史上第一個被送上國際戰爭法庭的前國家元首,但審訊未完就死於獄中。

前南斯拉夫國際刑事法庭 (ICTY)的貢獻與影響:
ICTY最大的貢獻,就是證明「有權有勢的人都可以被追控」。ICTY也樹立不少法律先例,例如將性暴力視為戰爭罪行、蒐集250萬頁文件,詢問4,600名目擊證人,讓受害人發聲,在法庭上首次有機會和加害者面對面對質。ICTY的經驗,為2002年成立的國際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ICC)奠下基礎。本次演講中所關注的議題非常及時並且具有相關性,也包括國家元首豁免,普遍管轄權和侵略罪。對於這些問題,國內及國際的探討、爭論乃至最終的定論,必將影響未來的國際法和外交政策。

前南斯拉夫國際刑事法庭是建立當代國際刑事司法架構的先驅,使國際社會對問責(Accountability)的期望超出了1993年時的預期,改變了我們談論和處理發生嚴重國際罪行的情況的方式。今天,安理會要求追究暴行肇事者的責任已是一種常見做法。問責已經在我們的集體意識中紮根。自前南斯拉夫國際刑事法庭成立以來,為確保問責而設立的法庭蓬勃發展,其中包括盧安達國際刑事法庭、獅子山特別法庭、柬埔寨法院特別法庭、黎巴嫩特別法庭,以及國際刑事法院。決定成立前南國際法庭,制止嚴重的違反國際人道主義法的行為,追究罪行的責任人,以便恢復及維持和平。該法庭開創了由國際法庭審理國內戰爭罪犯的先例。前南斯拉夫國際刑事法庭已完成其任務,但其精神及傳統將永遠持續流傳下去。

香港紅十字會的貢獻:
辦理亞太地區IHL模擬法庭競賽的目的,是為了提升國際人道法知識與運用的重要性,促進亞太區法律系學生對國際人道法的認識及培養人道精神,強化學生對於紅十字運動的角色與工作,提高學生的國際人道法意識,並帶動學術界對國際人道法的研究興趣。除了模擬法庭競賽外,為鼓勵對人道問題的討論,比賽期間也安排學生前往香港紅會人道教育中心參加戰區90探索活動,藉著在模擬戰區扮演被羈押人員、監獄看守人員及難民等不同角色,讓參賽同學能更深入探索人道問題的各個面向。紅十字會期望透過探索、體驗、分享及參與活動,讓學生們能建立人道視野、培育人道關懷,並積極參與人道行動。

本次參賽隊伍有24隊,來自日本、尼泊爾、印度、台灣、中國、孟加拉、南韓、柬埔寨、香港、泰國、紐西蘭、斯里蘭卡、菲律賓、越南、雅加達、新加坡、蒙古、寮國、澳洲等19個國家或地區代表,表現出該活動已逐漸辦出口碑與成效。要能同時間辦理多國賽事,其背後所需要的行政(人力、物力)資源龐大,然在香港紅十字會多年的努力及經營下,己証明其內外部資源達到一定的程度。本次競賽除顯現其本身的穩定成長外,亦彰顯競賽辦理過程中,所聯結的伙伴關係與資源(公部門、亞太地區執業律師、學術界等),而這些伙伴關係和資源,即是參與競賽的學生之外,國際人道法所進一步觸及的目標與對象。香港紅十字會是擁有大批(正職、非正職)人力的組織,因此辦理這種大區域性的競賽時,沒有人力不足的問題,每個人都清楚自己所擔任的角色,也因為歷年累積(16屆)的經驗,許多活動細節皆思考周到。例如在如何讓學生擴大接觸到國際人道法方面,本屆香港紅會人道教育中心參加戰區90探索活動角色扮演活動(僅學生辯士可以參加),隨機編排成隊伍,模擬ICRC與某當地組織進行談判之情形,與模擬法庭進行模式極為相似。

【附件-參網頁下方相關附件連結】
前南斯拉夫國際刑事法庭對國際人道法的貢獻(聯合國國際刑事法庭餘留機制劉大群法官專題演講簡報中譯)

4月13日【剛果內戰不斷,人道救援不能停止!】─總會FB
4月14日【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CRC影片聲明 5件事】─總會FB
4月24日【剛果救災之路,寸步難行!】─總會FB
4月26日【你可以在擁擠的村落,很多平民處,攻擊敵人嗎?】─總會FB
6月26日【南北韓紅十字會展開紅十字會談-攜手為人道】─總會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