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2025/06/10
風雨來臨前 菲律賓紅十字會全體動員防災
菲律賓紅十字會在颱風季節來臨前加強緊急準備。照片來源:菲律賓紅十字會
菲律賓自每年6月起進入長達約6個月的雨季,直至11月結束。這段期間不僅降雨頻繁,更是颱風侵襲最密集的時節。根據氣象統計,菲律賓每年平均遭遇約20個颱風,其中有8至9個登陸,絕大多數發生在雨季期間。隨著颱風季逐漸逼近,菲律賓紅十字會(PRC)再次展現其在災前準備與災中應變的核心地位,透過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IFRC)及各會員國的共同支持,PRC持續強化災害應對能力,全力守護最脆弱的社區與族群。
風險指數居高不下 菲國紅會超前布署
根據《2024年世界風險指數》,菲律賓已連續16年被評為全球最容易受到災害影響的國家之一。除了颱風,地震、洪水、火山爆發與社會衝突等多重災難風險交織,對人民生活構成威脅。為了因應這些複雜挑戰,PRC已提前布署資源,並動員遍布全國的社區志工網絡,強化應變能力。
PRC秘書長格溫多琳.龐(Gwendolyn Pang)表示:「只要提前做好準備,就有機會挽救更多生命。如今我們的應變能力,正是多年來在紅十字會夥伴支持下,一步一步累積出來的成果。」
動員百萬人力 強化後勤與資源配置
菲律賓紅十字會透過全國101個分會和一座全天候運作的應變中心,串聯超過百萬名受過專業訓練的志工與工作人員,持續投入防災應變工作。在IFRC災害應變應急基金(IFRC-DREF)的支持下,PRC強化倉儲系統、增補救援物資、並建立起一支隨時待命的物流車隊,涵蓋8個區域備災倉庫、140輛救護車、29輛運水車、36輛食品卡車與多輛水陸兩用車。
此外,PRC也設有17個水資源、衛生與個人清潔(WASH)中心,配備移動淨水設備與緊急用水囊,對於面臨風暴潮、洪災或山區土石流威脅的社區而言,這些資源是不可或缺的安全防線。
醫療體系動員就位 「紅十字會143」深入基層
同時,PRC亦全面啟動緊急醫療資源,包括3座野戰醫院、128頂醫療帳篷,以及5,700位醫療志工投入支援。這套醫療系統由全國109個血庫、機動醫療隊與疫苗接種巴士補充運作,並與衛生部及民間運輸業者建立合作關係,以強化大規模災難的應變準備。
PRC的核心防災策略之一是「紅十字會143計畫(Red Cross 143 Program)」計畫,目標是在每個村莊建立1名領袖和至少43名志工的團隊,以應對災害和緊急情況。這些社區志工能即時傳播預警資訊、執行初步災情評估,並在颱風、洪水與山崩等災難發生時提供第一線反應。
提前72小時介入 推動早期行動方案
此外,PRC也積極推動「早期行動方案」(Early Action Protocol, EAP),在災害發生前72小時即啟動應變作業。以2024年為例,PRC在颱風「馬塞」(即「銀杏颱風」)侵襲卡加延省,以及超強颱風「佩皮托」(即「萬宜颱風」)接近奧羅拉、基里諾、伊莎貝拉與北薩馬省之前,即提早部署避難所加固設備,協助社區居民強化庇護空間,將損害降至最低,守護民眾的安全與家園。
這些積極作為之所以得以推動,主要仰賴IFRC的預先籌資機制(IFRC’s anticipatory funding mechanisms)。這項機制已投入近53.5萬瑞士法郎,用於強化緊急應變準備與提前介入的救援行動。PRC得以迅速啟動相關行動,背後正是仰賴合作夥伴們長期穩定的支持。
紅十字夥伴攜手前行 打造全球典範
IFRC駐菲律賓代表團團長桑吉夫.卡夫利(Sanjiv Kafley)表示:「我們很榮幸與菲律賓紅十字會並肩努力。他們在社區防災與預防性行動方面的領導,不僅成功挽救了無數生命,也為全球樹立了典範。」
他並補充:「以去年為例,菲律賓在短短六週內連續遭遇六次颱風。面對這樣的挑戰,我們必須攜手加強各界協調機制,確保資源能有效調度,並在第一時間將關鍵資訊與救援送達最需要的人們。」
當天空再度變得陰沉、暴風來襲之際,菲律賓紅十字會始終準備就緒——不只是等待災難發生後的應變,更在災前、災中、災後全程守護,「始終在場,永遠第一」。
風險指數居高不下 菲國紅會超前布署
根據《2024年世界風險指數》,菲律賓已連續16年被評為全球最容易受到災害影響的國家之一。除了颱風,地震、洪水、火山爆發與社會衝突等多重災難風險交織,對人民生活構成威脅。為了因應這些複雜挑戰,PRC已提前布署資源,並動員遍布全國的社區志工網絡,強化應變能力。
PRC秘書長格溫多琳.龐(Gwendolyn Pang)表示:「只要提前做好準備,就有機會挽救更多生命。如今我們的應變能力,正是多年來在紅十字會夥伴支持下,一步一步累積出來的成果。」
動員百萬人力 強化後勤與資源配置
菲律賓紅十字會透過全國101個分會和一座全天候運作的應變中心,串聯超過百萬名受過專業訓練的志工與工作人員,持續投入防災應變工作。在IFRC災害應變應急基金(IFRC-DREF)的支持下,PRC強化倉儲系統、增補救援物資、並建立起一支隨時待命的物流車隊,涵蓋8個區域備災倉庫、140輛救護車、29輛運水車、36輛食品卡車與多輛水陸兩用車。
此外,PRC也設有17個水資源、衛生與個人清潔(WASH)中心,配備移動淨水設備與緊急用水囊,對於面臨風暴潮、洪災或山區土石流威脅的社區而言,這些資源是不可或缺的安全防線。
醫療體系動員就位 「紅十字會143」深入基層
同時,PRC亦全面啟動緊急醫療資源,包括3座野戰醫院、128頂醫療帳篷,以及5,700位醫療志工投入支援。這套醫療系統由全國109個血庫、機動醫療隊與疫苗接種巴士補充運作,並與衛生部及民間運輸業者建立合作關係,以強化大規模災難的應變準備。
PRC的核心防災策略之一是「紅十字會143計畫(Red Cross 143 Program)」計畫,目標是在每個村莊建立1名領袖和至少43名志工的團隊,以應對災害和緊急情況。這些社區志工能即時傳播預警資訊、執行初步災情評估,並在颱風、洪水與山崩等災難發生時提供第一線反應。
提前72小時介入 推動早期行動方案
此外,PRC也積極推動「早期行動方案」(Early Action Protocol, EAP),在災害發生前72小時即啟動應變作業。以2024年為例,PRC在颱風「馬塞」(即「銀杏颱風」)侵襲卡加延省,以及超強颱風「佩皮托」(即「萬宜颱風」)接近奧羅拉、基里諾、伊莎貝拉與北薩馬省之前,即提早部署避難所加固設備,協助社區居民強化庇護空間,將損害降至最低,守護民眾的安全與家園。
這些積極作為之所以得以推動,主要仰賴IFRC的預先籌資機制(IFRC’s anticipatory funding mechanisms)。這項機制已投入近53.5萬瑞士法郎,用於強化緊急應變準備與提前介入的救援行動。PRC得以迅速啟動相關行動,背後正是仰賴合作夥伴們長期穩定的支持。
紅十字夥伴攜手前行 打造全球典範
IFRC駐菲律賓代表團團長桑吉夫.卡夫利(Sanjiv Kafley)表示:「我們很榮幸與菲律賓紅十字會並肩努力。他們在社區防災與預防性行動方面的領導,不僅成功挽救了無數生命,也為全球樹立了典範。」
他並補充:「以去年為例,菲律賓在短短六週內連續遭遇六次颱風。面對這樣的挑戰,我們必須攜手加強各界協調機制,確保資源能有效調度,並在第一時間將關鍵資訊與救援送達最需要的人們。」
當天空再度變得陰沉、暴風來襲之際,菲律賓紅十字會始終準備就緒——不只是等待災難發生後的應變,更在災前、災中、災後全程守護,「始終在場,永遠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