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單元
|
時數
|
課程內容
|
長期照顧服務願景與相關法律基本認識
|
二
|
一、照顧相關政策發展趨勢。
二、與服務對象相關之照顧服務法規。
三、涉及照顧服務員工作職責之相關法規。
|
照顧服務員功能角色與服務內涵
|
二
|
一、照顧服務員的角色及功能。
二、照顧服務員的工作對象及服務內容。
三、服務理念及工作倫理守則。
四、照顧服務員證照與職涯發展。
|
照顧服務資源與團隊協同合作
|
二
|
一、照顧服務領域相關資源的內容。
二、服務對象及資格限制。
三、介紹跨專業團隊的各領域內涵及實務。
四、簡述跨專業協同合作的概念與策略。
五、簡述跨專業溝通的重要性及技術。
六、以案例解說實務運用情形。
|
認識身心障礙者之需求與服務技巧
|
四
|
一、介紹各類障礙者之特質與服務需求。
二、正向與支持的服務態度。
三、正向行為支持。
四、與各類障礙者日常溝通互動之重要性與內涵。
五、建立良好關係的溝通互動技巧。
六、運用輔助溝通系統促進有效溝通。
七、行為危機處理原則與基本流程。
八、案例分享。
|
認識失智症與溝通技巧
|
二
|
一、認識失智症(定義、病因、症狀、病程、診斷與治療)。
二、失智症者日常生 活 照 顧 目標、原則與應有之態度。
三、失智症者日常生活照顧內容及技巧。
四、與失智症者之互動與溝通技巧。
五、促進失智症者參與生活與活動安排之原則。
六、案例分享。
|
認識家庭照顧者與服務技巧
|
二
|
一、照顧者的角色與定位。
二、家庭照顧者的壓力與負荷(包括使用居家、社區及機構服務之照顧者)。
三、照顧者的調適方式。
四、與家屬溝通的技巧與態度。
五、建立與家屬共同照顧模式。
六、案例分享。
|
原住民族文化安全導論
|
三
|
一、介紹當代原住民所面臨之社會及健康不均等現象。
二、介紹文化敏感度之定義及於照顧情境中之重要性。
三、介紹原住民族照顧過程之文化安全概念與因素如文化、語言、信仰、禁忌及飲食等。
四、介紹文化適切性之照顧模式、倫理困境與議題。
五、系統性介紹文化照顧知識、態度及技能,並融入於個案照顧情境中。
|
心理健康與壓力調適
|
二
|
一、服務對象的心理特質與需求。
二、憂鬱症的認識。
三、自殺的徵兆與預防。
四、照顧服務員壓力自我察覺與調適。
|
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
|
一
|
一、溝通的重要性。
二、如何增進溝通能力。
三、建立與被照顧者良好的溝通技巧。
四、案例分享。
|
身體結構與功能
|
二
|
認識身體各器官名稱與功能
|
基本生命徵象
|
二
|
一、生命徵象測量的意義及其重要性。
二、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血糖的認識、測量與記錄。
|
基本生理需求
|
二
|
一、知覺之需要。
二、活動之需要。
三、休息與睡眠之需要。
四、身體清潔與舒適之需要。
五、泌尿道排泄之需要。
六、腸道排泄之需要。
七、呼吸之需要。
八、協助如何進食 (含鼻胃管及胃造口)
|
疾病徵兆之認識及老人常見疾病之照顧事項
|
二
|
一、身體正常與異常徵象的觀察與記錄:
(1)一般外表、顏臉。(2)排泄。
(3)輸出入量的記錄。(4)發燒。
(5)冷熱效應之應用。(6)出血。
(7) 疼痛。(8)感染之預防。
二、老人常見的慢性疾病與徵兆。
三、常見疾病之生活照顧注意事項。
|
急症處理
|
二
|
一、肌肉骨骼系統意外之處理。
二、出血意外之處理。
三、癲癇的處理。
|
急救概念
|
二
|
一、異物哽塞的處理。
二、心肺復甦術。
三、認識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
|
居家用藥安全
|
一
|
正確依照藥袋指示協助置入藥盒。
|
意外災害的緊急處理
|
一
|
一、災難(火災、水災、地震)緊急處理及人員疏散。
二、認識環境安全的重要性與潛藏的危機。
三、用電的相關基本常識或延長線的使用概念。
|
臨終關懷及認識安寧照顧
|
二
|
一、臨終關懷的精神與內容。
二、照顧瀕死服務對象的壓力與調適。
三、安寧照護的發展。
四、服務對象及其家屬面對往生心理調適的過程。
五、服務對象往生警政及衛政之通報。
|
清潔與舒適協助技巧
|
六
|
失能老人及身心障礙者個人衛生與照顧:
一、洗頭(包含床上)。
二、沐浴(包含床上)。
三、口腔清潔。
四、更衣。
五、鋪床與更換床單。
六、剪指甲。
七、會陰沖洗。
八、使用便盆(包含床上)。
九、背部清潔與疼痛舒緩。
十、修整儀容。
十一、疼痛舒緩
十二、甘油灌腸
|
營養膳食與備餐原則
|
二
|
一、營養素的功能與食物來源。
二、認識服務對象的營養需求。
三、各種特殊飲食的認識。
四、疾病飲食注意事項。
五、備餐的衛生。
六、吞嚥困難飲食(細泥、細軟食等)及自製灌食的設計與製備。
|
家務處理協助技巧
|
二
|
一、家務處理的功能及目標。
二、家務處理的基本原則。
三、家務處理工作內容及準則。
|
活動與運動及輔具協助
|
四
|
一、運動與活動的定義與重要性。
二、移位與擺位的注意事項。
三、簡易被動肢體關節活動。
四、自主性運動的協助。
五、壓傷(壓瘡)的定義、好發部位及發生的原因。
六、如何預防壓傷(壓瘡)。
七、介紹長照設施中常舉辦之活動類型。
八、介紹生活輔具的功能、用途與使用,包括食、衣、住、行及工作者如何輕鬆使用輔具。
九、如何鼓勵自我照顧。
十、生活輔具 DIY。
十一、居家安全看視原則。
十二、居家安全環境塑造。
十三、安全照護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