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備災防災工作,首先必須瞭解台灣易受災害侵襲地區及好發災害之成因,亦即進行弱勢與承受力分析(Vulnerability and Capacity Analysis,簡稱VCA)。並依據分析結果,與居住在社區村落中的民眾,研擬與紅十字會合作的自主防災社區計畫。
臺灣為南北狹長型海島,位於亞洲大陸東南方,北臨日本,南接菲律賓,面積約36,000平方公里,屬亞熱帶氣候型態;又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更處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板塊的邊緣,因此颱風、地震、豪大雨及土石流等災害之發生與威脅,已成為臺灣無法逃避的宿命。
臺灣主要天然災害包括颱風、地震、水災、土石流
根據2011年英國風險管理顧問公司Maplecroft調查,各國經濟因地震、海嘯、火山、山崩、洪水、暴風雨及野火等天災曝險情況,列出196個國家的排名。台灣被列為四個被視為有「極高風險」的國家之一。
颱風:台灣也因為位在颱風行經路徑的陸地首衝,每年因為颱風的直接侵襲,或間接引進的西南氣流,引發水災、山崩、土石流等,造成無數生命財產的損失。
地震:台灣位於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之反衝地帶,地震活動十分頻繁,平均每年大小地震超過四千個,其中有感地震可達二百餘個。
主要人為災害則包括火災、空難、毒(化)災、陸上交通事故等。
本會即依據台灣地區好發災害之種類分析之,研擬備災相關計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