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紅十字會

最新消息

  • facebook
  • line
  • print

2018/05/11

汶川地震10周年 復原重建 弱勢關懷 寒梅助學 強化備救災 臺灣之愛讓災區重現希望

王會長至陝西漢中訪視重建的西坡小學

512汶川大地震發生至今已10周年。回首6年重建路程,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計在四川省、甘肅省及陝西省三省7縣市,協助重建43所學校、43所衛生院及1間殘疾人康復中心,造福150 萬名以上民眾及 32,648名學生。硬體重建的同時,本會亦投入包括「寒梅計畫」、「社區與生活重建」、「弱勢關懷」、「衛生醫療重建」以及「備救災能量強化及推廣」等各項軟體重建,全方位關懷服務汶川災區。

2008年汶川地震在四川、甘肅、陝西各省造成嚴重災情,近10萬人罹難,逾36萬人受傷,4,555萬餘人受災,且受災區域多位於偏遠、落後山區,重建相當不易。災難發生後,本會第一時間捐助美金30萬元並成立勸募專案。緊急救援期間,調度500頂帳篷、7000件夾克及200套家庭急救包,協調華航兩度運送帳篷、毛毯、睡袋、夾克、屍袋、日用品及藥品等百噸物資。緊急救援期間,搜救隊、醫療團深入災區,協助尋獲15名罹難者、服務傷病患630人。

汶川賑災專案已於2016年3月2日順利結案,含雅安地震及利息,總計收入16億5,420萬5,120元(雅安地震部份2,920萬2,566元),執行率100%。除緊急救援之外,本會所有勸募款項,皆專款專用於下列汶川地震重建項目,重點說明如下:

 

<硬體重建>

緊急救援行動後,本會數度派員會勘協調,選定川、陝、甘等非明星災區為援建重點,積極於偏遠鄉鎮投入重建工作,並委請臺灣營建研究院加入硬體重建管理團隊、派員長駐汶川嚴控,所有硬體援建採混凝土結構並加強防震係數,確保建物安全。2011年6月20日87項硬體工程全數完成。硬體重建分項計畫如下:

四川計畫:於成都市、雅安市、德陽市、廣元市及阿壩州援建11所學校、9間衛生院,1間殘疾人康復中心。

陝西計畫:於勉縣援建11所學校,15間衛生院(其中一處為修繕200間衛生站)。

甘肅計畫:於西和縣援建21所學校,19間衛生院

<寒梅計畫>                                

2009年春季起,紅十字會依小學至大學不同學制,按學期補助本會援建及偏遠地區(2012年起納入少數民族學校)之弱勢、有心向學學生,每年1,000至4,000元人民幣不等獎學金,秉持「知識脫貧」理念,寒梅計畫「畢業生條款」也支持許多畢業生繼續求學,甚至就讀醫學院,累計寒梅計畫實施12學期,受惠人次17,712人。

<弱勢關懷計畫> 

    紅十字會在川、甘、陜3省推行弱勢關懷計畫,照顧兒童、老人健康,提供營養補助,照顧幫助貧困長者裝假牙及助聽器,成立社區志工隊,為老人提供就醫、採買等服務。第1梯勢關懷計畫,陝、甘2省執行貧困老人扶助,改善就學條件及生計服務等11案; 四川省則在8縣市49所學校,推行紅色小餐盒計畫,受惠學生2,400人次。第2梯次弱勢關懷,四川省擴大執行紅色小餐盒計畫,共8縣市51校1,893人次受惠;甘肅省則執行營養午餐、衛生健康培訓計畫,有6縣市19校5,189人次受惠。合計受惠人次9,842人以上。

 

<社區與生活重建計畫>

汶川震後至2013年期間,本會組「512川震臺灣服務聯盟」於災區提供心靈重建服務,成立3處社區與生活重建中心,積極培訓在地社工,傳承台灣經驗。

<備救災能量強化及推廣計畫>

重建絕非僅只是單純硬體復原,建置及強化備救災能量,以因應未來需求,也是紅十字會重要任務。汶川震後至2015年間,本會先後於陝西西安、甘肅隴南、四川成都等11市及阿壩州等29處易受災社區投入千萬人民幣,強化其自主救備災能力;另選定四川省阿壩州10處脆弱村社區,各補助約35萬人民幣,設置救災避難廣場、太陽能路燈、防凍水龍頭及修繕備災應急道路,促進生計發展及扶助弱勢等工作。

<衛生醫療重建計畫>

   為了復原並提升災區醫療衛生服務,本會先後與國範文教基金會及臺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合作,於陝西漢中市勉縣推展「衛生醫療重建計畫」,輔導同溝寺、勉陽及周家山3間衛生院,開設「全人」、「全家庭」、「全社區」概念的全科醫學門診,辦理村落巡迴醫療,免費為偏遠地區提供服務,協助培訓種子醫師,並數度組團來台交流參訪,大大改善醫病關係。此外,本會與安寧緩和醫學學會及安寧緩和護理學會共同執行安寧緩和訪訓計畫,勉縣亦組團2度來台交流。

2015年10月本會於福州舉辦「高齡化社會紅十字會的角色與功能」圓桌會議,並捐贈10輛救護車暨救護設備,期望完善博愛、人道的詳和願景。

 

弱勢關懷-紅色小餐盒計畫

本會援建的西北鄉衛生院

本會援建的宣河小學

汶川重建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