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2016/05/10
【戰爭中的暴行讓我們比以往更需要日內瓦公約】
今年的世界人道主義高峰會將於5月23日至24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圖:Iason Athanasiadis/UNOCHA)
原文: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國際法與政策部主任海倫‧杜姆(Helen Durham)博士
各國領導人將於本月23日至24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堡召開世界人道主義高峰會,如何強化各國對戰爭法的尊重將是議程中的一大關鍵。
我們時常能從電視及手機上看到一張張圖片閃現而過,有醫院被炸毀、民眾被圍困或是上百萬人被迫離開家園,無怪乎許多人要質疑制約武裝衝突的法律是否真有起到作用。
我可以感受到這問題背後潛藏的挫敗感,沒人能忍受著無止盡的恐懼度日而不感到憤怒,正如敘利亞、南蘇丹以及阿富汗等國的人民。人們很容易在這種情況下變得憤世嫉俗,質疑日內瓦公約維護人類基本價值的能力,不信任公約可以提供其承諾下的保護。再者,激進派的人數增加以及戰爭無國界化提高了當世武裝衝突的複雜程度,也替維護公約增加了困難。
然而,若我們更深入探討便會發現,戰爭法的效力依舊完好。
沒有任何法律能終止所有苦難,戰爭法亦然。這看似自相矛盾,但重點是此法較之以往更有效力且更廣為人知,而當其遭到違反時,群眾表現出的震怒亦比以往更甚。因此,指稱日內瓦公約無法發揮作用是一大謬論。
戰爭法一旦遭到廢止,則有可能危害到下列五個方面:
1. 戰爭法每天都在助人救人。縱使日內瓦公約未被廣泛遵守,它仍能救人性命。在敘利亞內戰中,我們數度進入前線提供醫療照護、救難物資以及乾淨的飲用水給上百萬人,這些實例在在顯示出戰爭法的重要性。戰爭法的目的不在於提醒交戰雙方遵守規則,而是輔助雙方實踐規範所定下的交戰行事準則。
我們在紅十字國際委員會裡向交戰雙方講解降低平民死亡率的方法,以阿富汗為例,我們呼籲士兵別在婦女逛早市的時辰攻擊軍事目標。有時戰爭法能幫助人們重獲原本理當擁有卻無法擁有的事物,諸如讓馬里的醫院免受戰火侵襲,或是協助救護車通過約旦河西岸地區的檢查站。
2. 公約的存在提供了重要的框架,沒有公約便缺少了對戰時行為的清楚規範。去年12月,締約國承諾會尋求加強各國配合規範的方法,並同意朝設立新論壇以達到此目標的方向努力;現在正是將口頭承諾化為實際行動的時候。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最近公佈了新版的公約註釋,以確保法律規範能因應時下的戰爭趨勢。近幾年來,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協助400多間大專院校推廣戰爭法的教育,並協助訓練45000名軍事、保全以及警務人員。縱然我們於戰區內擁有特殊角色,卻也只是世上致力於解決這些問題的眾多成員之一。
3. 武器使用條約大量減少戰爭帶給人們的苦難。自從禁止地雷的渥太華公約自1999年生效起,我們估計,因地雷爆炸而死亡或致殘的人數從一年20000人減少至一年3500人,這種武器的製造已近乎全面終止,有48個非國家武裝團體宣誓不使用地雷且大都信守承諾。禁用化學武器亦為一大成果,使用化學武器乃一大禁忌,其武器庫存多數已被銷毀。
4. 我們必須避免惡性循環。人們對公約效力的期待與戰爭中的現實情況存在著落差,我們不能讓這種情況發展成惡性循環,致使不尊重法律成為常態。交戰雙方的不法行為令人失望,更容易被諸國及武裝團體利用為指責戰爭法無效的煙幕彈。媒體與人道機構通常只報導違反戰爭法的新聞,而忽略了許多維護及尊重戰爭法的實例:戰區的孩子有機會接種疫苗,軍隊因顧及可能產生的平民傷亡而停止攻擊,關押者受保護而免於遭到酷刑折磨,上述種種在在證明了日內瓦公約的效力。
5. 維護公約是正確且人人應做的事。歸根究柢,若不擁護戰爭法,在道義上我們並無其它可行的替代方案。維護人的尊嚴就人道而言至關重要,這無法單以成效或短期效果來衡量。
基於上述幾項論點,我們必須於世界人道高峰會裡重申國際人道法的核心價值,並強調其有能力且確實提供了保護給受困於戰爭中的人們。
日內瓦公約及戰爭法也許時常遭到違反,但這不表示公約已變得無關緊要。它仍舊於戰時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我們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無限制、無底線的戰爭。

敘利亞紅新月會工作人員同以色列士兵協調讓救護車免受攻擊

紅十字會運送食物、飲用水與急難救助物資給上百萬名敘利亞人民

大馬士革東部居民及一名敘利亞紅新月會工作人員一同搬運遭到空襲波及的傷者(圖片:Bassam Khabieh/路透社)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國際法與政策部主任海倫‧杜姆博士(圖片:Peter Casamen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