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紅十字會

計劃項目

  • facebook
  • line
紅十字暨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霍亂防疫計畫

(一) 供水
海地紅會與國際聯合會持續提供乾淨的飲用水給予太子港的帳篷區、臨時住屋、學校及醫院等地區共計22萬居民使用,並監控飲用水品質。

(二) 公共衛生
在地震受創區,包括帳篷區、臨時住屋等共計8萬5,000人居住地,針對至少206間簡易廁所等衛生系統消毒,降低霍亂傳染風險。

(三) 醫療衛生教育推廣
在霍亂疫情一發生時,海地紅會及國際聯合會立即增加防疫醫療衛生推廣,透過志工以各式活動或宣導,傳播疫情防治知識,並於活動結束後發放洗手肥皂,至今已有超過4萬6,000人次受益。

(四) 健康照護
國際聯合會派出專家協助海地紅十字會以及在海地執行任務之各國紅十字會推展霍亂應變計畫,包括協助提供ORS (口服脫水補充液)發送、個案管理以及協助病患治療等。

病人在太子港La Piste 營區的霍亂治療中心,接受霍亂治療,該營區當時安置5萬名無家可歸民眾。

紅十字會人員Jean Antoine Bassangnol 正在測試水源,確認水源是安全無虞的。

2011年8月,海地紅十字會率領志工,在太子港進行霍亂防禦工作。

圖說:多明尼加紅會志工前往La Cienaga,展開社區培訓工作。La Cienaga是多國境內受災最嚴重之區域位置。圖片來源:IFRC.

國際聯合會與海地紅十字會進行霍亂防疫消毒培訓工作,以防止霍亂再度蔓延開來。照片來源:IFRC

多明尼加紅十字會針對流動民眾展開霍亂防疫教育訓練。照片來源:多明尼加紅十字會

海地新希望村興建計畫

(一) 計畫名稱:新希望村(New Hope Village)

「新希望村」計畫位於海地中部高原區的莎望迪安(Savanne Diane),當地距離首都太子港車程約4至5小時,占地330公頃,其中20公頃作為房屋用地,興建200戶農戶,提供約1,000名災民獲得長久性居所,另10公頃作為學校、衛生中心及大禮堂等公共設施用地,其餘土地則作為農場,生活機能完整,兼顧居住及生計。

該地區一旦進入夜晚,由於當地並無照明設備,四周則是一片漆黑,為了解決這個情況,在初期規劃時,除了於公共設備地方設置發電機設備,並配置每一間農戶以太陽能發電之照明設備。另為讓學校能夠儘早投入使用,本會另補助學校學生課桌椅以及教師辦公室桌椅等,海外工程公司亦提供教師宿舍床組設備等。

(二) 計畫特色:
農舍按照當地農村的生活習慣設計,採兩房一廳,無內裝,每戶配置一套太陽能發電器,面向道路,有小型前院,廚房與浴室空間在屋後側,廁所在屋外。公共設施方面,興建大禮堂、學校、教師辦公室及宿舍、學校廁所、發電機房、水塔以及村辦公室與診所等。

1. 援建硬體項目如下:
(1) 農戶(200棟)
(2) 農戶之廁所(每戶一間)
(3) 村辦公室及衛生中心辦公室(1棟)
(4) 禮堂(1棟)
(5) 學校教室(2棟/每棟3間教室)
(6) 學校教師辦公室及宿舍(1棟)
(7) 學校廁所(1棟)
(8) 發電機房(1棟/附60KW備用發電機1台)
(9) 高架水塔(1座/附250加崙水桶1個)
(10) 深井(深井為電動泵浦在公共區域;另於農戶區興建4 座蓄水池及洗衣區)
(11) 太陽能板(200套/每戶農戶一套)
(12) 公共設施(公共化糞池2座及道路、邊溝等)

2. 重要工作期程:
(1) 2011年3月25日本會與外交部簽訂「海地新希望村興建計畫」合作協議書。
(2) 2011年6月28日,本會與承商海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OECC)簽訂「海地台灣新希望村設計與興建工程契約」。
(3) 2011年8月31日,本會時任吳斯懷秘書長、外交部駐海地劉邦治大使、海地總統馬德立出席動土典禮,當地新聞媒體、NGO代表及居民等近千人共同參與。
(4) 本案除委請海外工程經驗豐富的OECC承攬外,亦協調財團法人台灣營建研究院協助本會掌握工程進度與品質。本會與台灣營建研究院專業人員分別於2011年11月6至12日及2012年5月22至29日,共2次進行工程查核及紀錄。
(5) 本案興建工程於2012年6月30日完工。本會與台灣營建研究院專業人員於7月24日至8月6日訪問海地驗收新希望村工程,確認工程品質務必符合要求,直至全數完成修繕作業,居民順利入住為止。


(三) 新希望村落成
貴我雙方於2011年3月25日簽署完成「海地新希望村興建計畫」協議書,同(2011)年6月28日本會續與海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OECC)簽訂「海地台灣新希望村設計與興建工程契約」;原規劃14個月施工興建,在三方合作下,本案提前於2012年6月30日完工,施工期程總計12個月。

有關新希望村移交作業,希讓受益戶於落成典禮後即可入住,經海方農業部與St. Michel de’l Attalaye市討論後,2012年8月17日在St. Michel市政府舉行移交作業,由海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OECC)新希望村工地主任彭啟志為移交新希望村硬體項目代表,衛生署陳厚全醫師為移交捐贈醫療傢具設備及急救包等項目代表,所有移交項目均由St. Michel市市長Michel Lisette Casimir市長代表簽收,農業部農墾計畫協調人Basquiat簽字監交,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朱嘉政專案經理見證。

另在 貴部與海地政府安排下,2012年8月18日在海地舉辦新希望村落成典禮,本會王清峰會長及常務監事曹爾忠率領同仁親自前往。王清峰會長、劉邦治大使與海方外交部長Pierre-Richard Casimir一起揭開援建紀念碑,隨後參訪當地農舍及學校、村辦公室等相關公共設施,與當地千名居民,共同見證新希望村落成,祝福海地民眾,平安幸福。

新希望村工程項目如附表:
項目 數量 項目 數量
農戶 200棟 農戶之廁所 每戶一間
道路與邊溝   學校教室 2棟/每棟3間教室
希望村辦公室 1棟 技術團辦公室 1棟
衛生中心辦公室 1棟 一棟大禮堂 1棟
學校教師辦公室及宿舍 1棟 學校廁所 1棟
發電機房 1棟/附60KW備用發電機1台 高架水塔 2座/每座附250加倫水桶1個
深井 1座手動泵浦及/1座電動泵浦在公共區域 農戶區儲水池 4座
公共化糞池 2座 太陽能板 200套/每戶農戶一套


綜和業務
為了在國際間彰顯政府與民間合作援建的成果,本會特製作中、英、法「台灣心‧海地情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海地賑災重建報告」(如手冊),交給外交部、我駐海地大使館、海方政府、當地媒體及NGO組織等,把來自台灣的愛,即時傳遞到世界各地。

馬德立總統致詞時特別感謝我國政府及紅十字會等民間團體於海地震災後伸出援手,馬德立總統親自出席此一動土典禮,新希望村動土典禮與會人員,除本會吳斯懷前秘書長外,另有我駐海地大使劉邦治、OECC公司總經理簡宗仁及海方官員等人一同參與。

本會人員、專家與我駐海大使館人員前往新希望村工程現地,就目前施工情況進行查核,圖為確認施工是否符合建築相關要求。

本會人員、專家與OECC公司張士錡副總經理以及2位工程師,一同討論新希望村工程查核以及施工計畫等資料檢核後相關問題以及改善方式。

烈日下,工人們努力趕工中,鋪設新希望村周邊道路之地磚。

本會人員、專家與我駐海大使館人員前往新希望村工程現地。

本會興建200戶簡易農舍,每戶農舍建地係位於其所分配到土地之正中央,每一農舍建地面積約43平方公尺,四周圍為其所分配之土地,可做為種菜或蓄養家禽之用。
農戶設計係依據當地農村之生活習慣,簡易蹲式廁所設置於戶外,四間或雙間廁所共用化糞池。

新希望村居民禮堂

新希望村居民禮堂(另一角度拍攝)

新希望村 學校

新希望村 學校(另一角度拍攝)

新希望村 學校,學童課桌椅

新希望村 學校,學童課桌椅(另一角度拍攝)

新希望村 教師辦公室

新希望村 教師辦公室桌椅

新希望村 教師宿舍床鋪與衣櫥(由OECC捐贈)

新希望村 教師宿舍衛浴設備

本會人員前往新希望村現場時,剛好遇到當地農民社區組織正在集會,社區居民們以歌唱向我們問候。

國合會在離新希望村400公尺處設置一竹製品訓練中心,此圖為當地婦女正在手工編織竹籃。

此圖為當地婦女正在手工編織竹籃。
竹製品訓練中心訓練後,手工藝完成品
新希望村地區概況與特色

一、基本環境
本計畫位於Savane Diane墾區,是海地Saint Michel省的一高原地,位於海地中北部面積約有2.2萬公頃,有2條主要河流穿過,分別是北部的Bouyaha和穿過西北部及南部的Cannot。 另Saint Michel市人口118,335人,面積613平方公哩,期間有6間中學、126間小學,主要作物係甘蔗,其他農作物有玉米、高梁、馬鈴薯、芒果、樹薯等。該區4-6月為穩定雨季,另8-10月雖也是雨季但變化較大,全年雨量在1.500-1,600mm左右。

海地政府同意其中的330公頃土地供我興建「希望村」,包括30公頃(興建房舍200戶)及300公頃農耕用地(每戶約1.5公頃),新墾區之土地為政府用地,周圍有兩個湖泊及一條河流,前政府曾分配78公頃供教會興建簡陋校舍及教堂一棟,水井一口,目前約有小學生60餘人在該校就讀,並留有因政變停工荒廢之10餘棟磚造國宅及少數農民分居於水源地帶。

二、高原台地
本區域之高度約300-400公尺,屬於一平整之高原台地,四面群山環繞,形成天然屏障,當地非地震帶、無土石流及崩塌風險、颶風影響程度小,地表土壤約20~30公分,其下為黏土層,地理、地質環境相對安全。

三、適合雜糧作物
本區雨量充沛,倘耕作區以天然降雨為作物用水則穩定收成有1季,另1季則須視該年氣候。該區平均年收成約為1.5季。本區域目前除有前作玉米、白高梁、樹豆之株稈及部份甘蔗及木薯種植,其地面長有闊葉雜草、土壤較濕潤,可作為雜糧耕作用地。

四、未來有成為海國雜糧糧倉重點區域之潛力
該區係一高原台地,土質狀況略為貧脊,PH值在5.5-5.6之間,該台地面積約為2.5萬餘公頃的完整耕地。海地政府於2年前進行開發規劃,惟道路整修工程因地震而停頓,未來海地政府希望以此為基地,開闢阿狄波尼亞平原以外的一個以雜糧作物為主的穀倉。

五、國際組織共同參與之開發計畫
2008年海地遭受風災侵襲,農業部借助各國際組織援贈重新開發,目前已由國際組織從多明尼加動用20台重型曳引機進行整地作業,並已完成8千公頃,至2009年5月12日止已達1萬餘公頃。期望藉由興建「希望村」並以此示範模式,吸引其他國際援助,實現海地政府所提出之造新市鎮及開發大面積耕作之計畫。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