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紅十字會

專案說明

  • facebook
  • line

2010年1月12日海地當地時間下午4點53分發生芮氏規模七以上大地震,震央位於距首都太子港15公里處10公里地表下,造成首都太子港及附近地區,建築物嚴重損毀,依據海地政府官方指出,這場災難造成30萬人受傷,230萬人被迫遷移原居住地,30萬人罹難。

地震發生後,當地政府向國際社會請求援助,本會旋即予紅十字會國際聯合會(IFRC)聯繫,瞭解災情及需求,立即捐出5萬美元,並發起募款活動與緊急調用各地備災中心物資以及接受各方捐贈(捐贈物資如表一),經由外交部貨運送至海地,提供賑災所需。

《2014海地責信報告摺頁》---請按這裡

表一:本會備災中心及各方捐贈賑濟物資一覽表
帳篷1000頂、日用品390組、毛毯2000個、睡袋2000個、賑災米飯10萬盒、衣物500箱、濾水器1台,以及防水ok傷口墊1240個、紗布塊800包、網狀繃帶2箱、N95口罩3540個以及消毒錠1萬錠以及容量100㏄、250㏄各50支噴霧器。


本會自1月14日發起勸募,共募得現金新台幣1億9,278萬3,573元,實物捐贈約當500萬元,加計截至2012年6月30日止之利息收入42萬9,951元,總計新台幣1億9,821萬3,524元。

另一方面,本會也立即與台北巿政府消防局、三軍總醫院籌組「海地搜救及醫療救護隊」前往海地進行人道救援服務。任務結束後,將隨行之帳篷、醫療藥品、礦泉水等物資,捐贈太子港臨時架設之野戰醫院及孤兒院。 本會陳前會長亦參與馬總統「久博之旅」行程,以人道外交的角度出發,透過政府與民間共同規劃海地援建的藍圖。

馬總統同時提出「新希望村」的構想,結合住屋重建以及農業種植技術之轉移,除了要讓災民居住無虞,還希望幫助災民自謀生計,自主性地恢復正常生活,並透過外交部、衛生署、農委會、國合會以及本會等共同投入,讓「希望」成真。

地震後,各國政府及國際NGO組織無不展開災後復原重建行動。由於災區公共衛生條件不佳,同(2010)年10 月中旬爆發嚴重之霍亂疫情,疫情導致上千人死亡,多達20 萬人呈現霍亂症狀。本會也隨即捐款15 萬美金予國際聯合會投入緊急計畫,進行防疫工作。 為能儘早恢復災民生計與生活,本會與外交部簽訂「海地新希望村興建計畫」合作協議書,共同以預算550萬美元合作援建新希望村,並多次與海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OECC)進行三方會談後,新希望村工程於2011年7月8日正式動工。經過12個月,克服建築原物料缺乏、技術工人難尋等種種困難,2012年6月30日,新希望村工程已全數完工。

本會人員前往現地查驗工程時,巧遇即將入住農舍的居民們,他們是由市政府選定之受益戶,為太子港地震受災戶且為貧困家庭,每一位婦女的臉上都滿載著笑容,滿心期待。

新希望村(New Hope Village)工程雖已完工,本會的關懷將會繼續,透過外交部協調衛生署及國合會等各有關部門,逐步針對入住居民進行農業生產服務計畫及醫療軟體服務計畫等,以社區重建之精神協助災民重建新生活。

國際聯合會(IFRC)第一時間前往災區訪視災民。

國際聯合會於災區提供緊急賑濟行動。

倒塌之海地總統府

地震發生後,路上街景一角。

前會長陳長文參加馬總統久博之旅,陪同出席與多明尼加、海地之三方會談以及物資捐贈記者會。

馬總統專機上載運由本會提供、新光集團與南僑集團共同捐贈之膳纖熟飯,做為海地災民的民生必需品。



本會調度備災中心及接受各方捐贈,經由外交部貨運送至海地,提供賑災所需。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