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紅十字會

最新消息

  • facebook
  • line
  • print

2018/03/30

公關高手王秀芬分享職涯甘苦 學習社會溝通 NGO應化繁為簡 化危機為轉機

紅十字會博愛講座邀請聯發科技公共事務處執行總監王秀芬女士演講

紅十字會博愛講座30日邀請公關高手聯發科技公共事務執行總監王秀芬女士,以「從政府取締盜版,到莫拉克小林村-談企業與公益」為題,為大家分享企業如何在危機中學習,經由瞭解,進而從外界期待的過程中找到自我定位並進行社會溝通,化繁為簡、化危機為轉機。

王秀芬總監一開場先舉出IBM早期被控告壟斷差點被政府要求分家、微軟全球壟斷官司及台灣公平會事件、渣打銀行澳洲大堡礁開發案綠色和平事件等企業案例,說明自己在職場上的親身經歷以及企業處理公關危機的重要性。

現今大型企業都相當重視企業社會責任,但王總監強調,每當發生重大災難時,企業進行捐贈時,首要考量的思維是「需求的缺口」在哪裡? 如果是政府有能力處理的,企業資源就不需要重複介入。再者,企業會應用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延伸企業的商品與服務,來嘉惠弱勢民眾、NGO與志工。至於現金捐款,以外商公司為例,當地分公司能夠決策的金額有限,所以相對來說,現金捐款並非優先選項。另外,為鼓勵員工參與,企業也會發起員工捐款,企業對捐的模式執行公益。

王總監舉出在微軟工作期間,與紅十字會八八聯盟合作的經驗指出,NGO的賑濟、重建工作十分繁瑣、牽涉領域很廣,工作流程既專業且化簡為繁;但是媒體的專業卻是化繁為簡,往往一個簡化的標題,就造成極大的傳播效益。所以,她也深刻了解NGO工作人員常會有「做了這麼多,可是捐款人都不知道」的感嘆,這就是所謂的under voice;就像外界都覺得在Google工作有吃有喝,可是知道內情的人都曉得,Google工程師既辛苦又操勞,造成外界印象迥然不同的,正是媒體的影響力。

投身公關領域30多年的王秀芬總監強調,企業與NGO在面對災難時,觀點上最大的差異是,企業聚焦在「結果」;但NGO在意「救援、安置到重建的過程」,企業希望藉由本身資源的投入,看到立竿見影的效益,她認為這是企業與NGO合作時,雙方必須溝通、磨合的最重要面向之一,所以王總監建議,NGO要學習「化繁為簡」,用簡單的數字,簡單的圖表,幫助捐款人了解繁複的工作內容。

王秀芬女士畢業於台大,後赴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攻讀電腦碩士,2006年再拿下東吳大學法學碩士。王女士先後於美商IBM、EMC、微軟及英商渣打銀行等大型外商企業公關部門工作,2017年3月起擔任聯發科技公共事務處執行總監。王總監於公共事務相關策略之擬訂、執行管理與組織規劃,政府與國會政策溝通協調、媒體關係、企業內外溝通、企業社會責任與形象等領域擁有深厚且扎實的實務經驗,一場精闢的講座,讓聆聽同仁及志工受益良多。 

講座的主題:「從政府取締盜版 到莫拉克小森村 談企業與公益」

王清峰會長提到救災動作要快,面對媒體詢問,即時回答災難處理原則

總會王清峰會長與聯發科技公共事務處王秀芬總監

企業經營先從自我的定位,瞭解外界的期待,進行社會溝通,進而採取公益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