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紅十字會

最新消息

  • facebook
  • line
  • print

2014/04/13

紅十字會助供水,海地村民展笑顏頻感謝台灣之愛

與會人員巡視供水點

2010年1月12日海地發生芮氏規模七以上大地震,震央位於距首都太子港15公里處,造成首都太子港及附近地區,建築物嚴重損毀,依據海地政府官方指出,這場災難造成30萬人受傷,230萬人被迫遷移原居住地,30萬人罹難。

地震發生後,當地政府向國際社會請求援助,本會即予紅十字會國際聯合會(IFRC)聯繫,瞭解災情及需求,立即捐出5萬美元,並發起募款活動與緊急調用各地備災中心物資包括飲水、食物、藥品、帳棚、睡袋、毛毯,經由外交部貨運送至海地,提供賑災所需。

2012年紅十字會負責援建的海地新希望村二百戶永久屋,提供給受災居民使用,紅十字會王清峰總會長親自參加落成典禮,恭喜當地居民有來自台灣的愛心援建的安全家園可入住。

海地新希望村落成後,200戶約1350名災民入住,讓原本荒涼的黃土區熱鬧了起來。男人依著國合會的指導種玉米、高粱,女人將家裡的農作物帶到市集去賣,孩子就到學校受教育,其他的大孩子則接受竹編訓練。

紅十字會對海地重建的工作內容,不但安居還要樂業,並且是海地向援助國提出的重建樣本,連海地官員都直誇口這是海地最美麗的建築。

為讓這個旱雨兩季的區域能有水可用,紅十字會王清峰總會長2年前參加新希望村落成時,承諾在海地新希望村進行供水計畫,該計畫在水利技師朱嘉政的執行下4/10完成。除提供村內200餘戶居民民生用水,並支援學校、與鄰近50公頃農墾區的灌溉。

生活在都市的民眾很難想像,世界上還有許多地方得提著水桶到河邊取水,許多新希望村的小朋友擠在取水柱旁,看到一按就有水流出來,感覺非常新奇,更重要的是節省每日來回河邊取水時間,對當地居民來說是一大福音。

啟用典禮打開水龍頭看到水流出的剎那,聽到居民歡聲雷動,就知道當地取水的困難。找到水源、裝管線、挖箱涵、農塘,耗時一年終於將水引進社區、學校與衛生中心。社區有5個供水處,100公尺內都可以取到水,比起早期走半小時取2桶6000CC的水,居民說住在希望村太幸福了。

在供水系統啟用典禮上,海地農業部長賈克(Thomas Jacques)及農業振興國務員韋內特(Joseph Vernet)等多位重量級官方代表出席,顯示海地政府對這項援助計畫的重視;另中華民國駐海地大使黃再求、國合會秘書長陶文隆及紅十字會賑濟處處長陳湛宜仁皆受邀出席。

紅十字會賑濟處陳湛宜仁受邀發表簡短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