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紅十字會

最新消息

  • facebook
  • line
  • print

2013/09/10

美核輻射專家到本會演講 從日本福島核災談民眾輻射防護

美國伊利諾理工學院核輻射專家陳士友博士到本會演講核輻射防護

美國伊利諾學院核輻射專家陳士友博士,今日應邀至本會演講「從日本福島核災談民眾輻射防護」,關於目前台灣各界熱烈討論的核能應用,他呼籲保持理性態度,不宜過份樂觀,也不宜過度悲觀,更不可因噎廢食,「不然就好像每次空難過後,很多人都說以後不搭飛機了」。

陳士友博士目前是伊利諾理工學院保健物理主任,並兼任美國國家輻射防護及度量理事會 (NCRP) 科學副總裁,專責核環境及廢料處理,同時也是美國環保署 (EPA) 科學資訊委員會委員。過去曾在美國阿岡國家研究所擔任核子輻射環境風險及核廢料研究部門主任近三十年。趁著他最近受母校清大及新北市政府邀請回台的機會,本會特別邀請陳博士到本會,向有機會從事災後重建以及與災民接觸的所有工作同仁,就輻射防護進行專題演講。

對於輻射線,陳博士強調民眾應有正確認知,而非僅是單純恐懼,因為在一般日常生活中,其實經常都接觸得到輻射線。當然,陳博士也強調,輻射線科技為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福祉,同時也可能帶來重大的災難,所以面對輻射線的態度宜小心,不可大意。

陳博士並比較1986年的車諾比核災與2011年的日本福島核災,說明核災發生後,當局採取的應變措施的重要性,這兩場核災是全世界唯二被國際原子能總署歸類為最高級、第七級的重大核能意外事件,但前者有134名核電廠員工和消防人員受到高輻射污染,28人在三個月內死亡,6千8百多人得到甲狀腺癌。反觀後者,無人出現急性輻射污染症狀。

陳博士指出,主要的差別就在於,當年俄羅斯政府對車諾比核災的消息,採取封鎖的態度,導致毫不知情的民眾持續食用當地受輻射污染的食物,在資訊不充份的情況下,仍放任乳牛食用受污染的牧草,攝取大量牛奶的年輕人和小孩,因此也喝入了過量的錪,就容易得到甲狀腺癌。因此,若災後處理得宜,核災的影響與污染範圍是可以控制的。陳博士認為,日本福島核災後第一時間,因民眾仍處於較情緒化的階段,因此全國幾乎是一面倒地出現反核聲浪,但冷靜之後,日本就開始重新檢討廢核政策。

一個國家的國家能源政策,陳博士表示,應有長期的規畫包括所有替代方案及可能性,維持平衡的政策才能確保穩定及永續的能源發展。陳博士說,在對核能發電有疑慮的情況下,美國有95%的核電廠以延役20年代替興建新電廠,這樣一來,可多爭取10年、20年的時間,更詳盡規畫能源政策,並兼顧現階段能源需求,是經濟和社會成本最低的方案。

從事了多年核輻射研究的陳士友博士強調,社會經濟的發展必須以民眾的安全及環境保護為前提,國家的重大計畫也必須以此為優先考量。